“当消费者在科技便利中高歌猛进时,黑心商家却在暗处疯狂收割——这届315告诉我们:防骗指南得比购物车更新得更快!”
一、"无菌"内裤徒手造,浪莎代工厂成细菌培养皿
商丘市多家服饰厂被曝徒手制作一次性内裤,工人将布满垃圾的车间当餐桌,健芝初医疗器械公司代工的"浪莎"等品牌产品既无灭菌环节,还用涤纶冒充纯棉。更魔幻的是,工人直接喷洒含毒性的"枪水"去污,消费者穿上可能引发皮肤感染甚至泌尿疾病[1][5]。
二、维修刺客"啄木鸟":开水龙头收费100元
国内最大维修平台被曝与师傅合伙宰客:换20元点火器收费250元,平台抽成60%。有用户因洗衣机无法进水,师傅仅拧开水龙头就收高额费用,而平台投诉量已超6000条。业内人士直言:“这就是系统性的宰客生态”[1]。
三、保水虾仁变"冰墩墩":一斤虾仁七两冰
冷冻虾仁行业惊现双重骗局:既超量添加磷酸盐保水剂(超标70%),又用冰衣增重(解冻后只剩三成虾仁)。某企业员工自曝:"这种虾仁我们自己不吃!“外包装却仅标注"虾仁和水”,消费者长期食用或致钙磷失衡、心血管疾病[1][4][7]。
四、电子签高利贷:借5000到手3500,年化利率6000%
借贷宝、人人信平台成高利贷温床,洪先生借款5000元被扣1500元"砍头息",7天利息达1500元。放贷人用假账号规避风险,受害者遭暴力催收却维权无门。最新催收国标已明确禁止夜间催收、泄露隐私等行为[1][2][6]。
五、扫码抽奖成"沉默收割机":200元话费券要充4000元
兑捷、兑吧等公司利用"200元话费券"诱导消费,实际需充值数千元才能用完。某白酒促销将成本63元产品虚标至4700元再打折,负责人嚣张表示:“我们赚的就是用户遗忘的钱!”[1]
六、翻新卫生巾产业链:垃圾堆里诞生的"女性呵护"
梁山希希纸制品公司被曝销售劣质卫生巾和婴儿纸尿裤,生产环境堪比垃圾场。这些带着不明污渍的"翻新产品",正在威胁数百万女性健康[5]。
七、AI骚扰电话产业链:虚拟运营商成帮凶
智优擎等公司利用AI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,声音真假难辨。虚拟运营商提供无需实名的"小号",日均骚扰电话量激增。民法典明确规定此类行为违法,但灰色产业链仍在狂奔[9]。
八、信息黑洞疯狂窃取隐私:20亿条数据成商品
云企智能、绿信科技等公司用爬虫技术偷取用户信息,声称每日处理100亿条数据。通过监控短视频评论、窃取同行直播数据等手段,3800项个人标签被打包出售,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彻底"裸奔"[10]。
[1] 2025年央视315晚会震撼曝光:五大行业黑幕触目惊心
[2] 2025央视315重磅曝光:电子签高利贷"砍头息"乱象触目惊心!
[4] 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第四个行业乱象:保水虾仁
[5] 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第一个行业乱象:翻新卫生巾
[6] 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第五个行业乱象:电子签高利贷…
[7] 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第四个行业乱象:保水虾仁磷酸盐超标
[9] 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第七个行业乱象: 骚扰电话产业链…
[10] 2025年315消费安全预警:当技术狂飙撞上质量暗礁